2022-09-26 10:49:03
昨天,是个不平静的夜晚。
充满了紧张、恐慌,我之前专门提到的那场血洗,已经开场了!
简单来说,全世界的人们,经历了一个黑色星期五。
30多个小时前,我就提前说情况很不妙。
当时文章发了后,还有一些人在后台留言,说我夸大其词。在经历了疯狂的昨夜之后,大家该信我的话了吧。
先来看看昨夜发生了那些事。
简单来说,就是股债汇三杀,有些就不上图了,因为坏消息太多,如果上图的话,这篇文章就变得没完没了。
先看欧洲。
股市方面,欧洲是全线下挫:
德国DAX30指数跌1.97%;
英国富时100指数跌2.01%;
法国CAC40指数跌2.28%;
欧洲斯托克50指数跌2.29%。
期货方面,简单来说,就是崩了:原油暴跌,有色、农产品全线下跌。
债市方面,也不详细说,收益率全线上扬。这意味着资本极度不看好债市,都在疯狂抛售。
还是稍微详细一点,来说说各国汇率吧。
昨晚,英镑崩了。
它对美元的汇率,和前一晚相比,拉出长长的一条绿线,一口气跌了3%,跌到了一英镑兑换1.08美元的程度了。
硬生生把汇市跌出了股市的效果。
9月21日,英镑对美元就创下了37年以来的新低,这次啥也不说了,反正是没有最低,只有更低。
为啥会这样?
必须得从我们前段时间提过的英国新首相特拉斯说起,她新官上任三把火,放的第一把火,就超级地旺。
昨天英国新任财政大臣克沃滕刚宣布减税计划。
有这些内容:
取消将公司税上调至25%的计划;
取消45%的最高税率;
大幅削减印花税……
简单这么说吧,这是英国最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减税方案,减缴的方向,还是朝向富人的!
这就极其恐怖了。
如果经济向好,对富人减税,还能促使他们增加投资,刺激经济增长,增加就业什么的。
但现在什么时候?能源价格高到这个程度,之前疫情时英国就滥印了一大堆钞票,英国的通货膨胀,本来就很严重了。在这种时候,就算给富人减了税,他们怎么敢去投资呢?
但摊子还在,东边有窟窿,肯定得西边补。
既然给富人减了税,那肯定得从普通人那里找补了。但现在英国普通人的日子,那可是一点都不好过啊。
前两天,和一些身在英国的朋友聊了聊,他们也讲了自己现在的情况,简单来说就是这四个字:水深火热。
反正什么东西价格都涨了,天然气账单什么的就不说了。有个朋友跟我说,前两天他去附近超市,发现连一条黄瓜都要卖2英镑。
还是今年的价格,明年可能更贵,因为天然气、电价什么的上涨,很多原来大棚的种植户考虑成本,不准备种了。
物以稀为贵。
看样子,英国的物价明年还得再涨。而英镑呢,看样子也大概率会步欧元的后尘,汇率会跌破1美元。
现在英国的中国人,看到这张对比图后,突然恍然大悟:太像了!
再看欧元。
大家彼此相连,城门失火,池鱼怎么能逃得掉?
又是一条长长的大绿线。
1欧元跌得只剩0.96美元了。
日本人应该长长舒一口气了,为啥呢?
因为今年以来,日元跌得,那真叫一个惨啊。现在国际媒体纷纷在说:日元要是按照这情形,继续跌下去,恐怕4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难保啊,说不定会落在德国后面,变成全球第四大经济体。
现在欧元大跌,看来日本这方面的担心,可以稍稍放下了。
为啥呢?
来看日元汇率。
光凭这张图,日元的情况,似乎还不错。
但实际上呢?
这是日本政府不断出手的结果:9月22日,当日元继续大跌,对美元的汇率逼近146比1大关,创下了24年来的新低时,日本财务省终于坐不住了,出手干预,大笔抛出美元,购入日元,自1998年6月以来首次干预汇市。
之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又对外界信心喊话:说外汇市场至关重要,如果日元再出现这种大规模贬值的情况,日本政府会“采取必要的行动”。
这么明确的表态,总算把日元给暂时稳住了。
但这种“稳定状态”,因为没解决根本问题,是岌岌可危的。
韩元也差不多,又跌了。
说到这里,那人民币呢?
上一张图,这是人民币对英镑的汇率图。
相对美元,也跌了,但和其他货币相比,却是涨了。比如说在昨晚,人民币对英镑,就突然出现了一根大红柱,有没有看到?
说到这里,有人可能要说:看样子,昨夜美国人赚翻了。
要从美元指数来看,似乎是的。
看到那根大红柱没?美元指数飙到了113以上了。
说明昨夜有很多资金抢入,买进美元。
但美国高兴不起来。
为啥呢?
汇市上,它似乎还不错,但在债市、股市上,美国也遭到了双杀。
先来看美国债市。
看到没,一是收益率飙升,二是照理说,收益率倒挂严重。
像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,就一度攀升8个基点至3.791%,创下了2010年以来的新高。
这说明什么?
美国国债越来越没人要了。
再来看美国股市。
就用道琼斯工业指数好了。
昨晚跌破了3万点!
说到这里,有人可能就纳闷了:美元指数不是在大涨吗?按照以往美国薅全世界羊毛的经验,这些买入的美元,不是应该往美国股市、债市走吗?
怎么昨晚美国还会遭到股债“双杀”呢?
这就奇了。
那么,这是怎么一回事呢?
先从这波血洗是怎么引起的说起:
美国打赢冷战,搞翻苏联后,得意忘形,加速推进了自家经济的金融化,所以在过去几十年,美国就从一个制造大国,变成了金融帝国。
华尔街搞出了不少创新。
结果在2008年,美国爆出了次贷危机,进而引爆了全球。
当时美国一靠自己疯狂印钞,二靠薅全世界的羊毛,看上去渡过了危机,却留下了病根。
照理说,在放水之后,应该收水。
但收水,会意味着经济衰退,老百姓失业什么的。早年的美国政府,可能因为有苏联在,芒刺在背,还有些担当,肯干这种收水的事,但苏联早没了后,美国政客们为了选票,根本不想干这种一时会引发经济衰退,得罪经济界,得罪老百姓的事。
于是,美国政府就拖拖拉拉,一直没肯收水。
它的病就一直没治好,把小病拖成了大病。
特朗普上台后,面对这种种病症,他也不敢搞大规模放水的动作,反而想学1990年代的美国,搞想内病外治。
1980年代,美国为了和苏联竞争,也大搞减税,大搞放水,和苏联大搞军备竞赛,其实落下了一身病根,本来苏联人要是能再熬熬,说不定等美国病发,就能熬死美国。但没想到,它先撑不住了,解体了,于是美国扑在苏联的尸体上,大捞一把。
但由于美国没能顺势医治自己病根,反而加剧了病因。
特朗普有样学样,搞了场贸易战,结果大家也知道的:美国败了。
美国这病,就成重症了。
但做梦都没想到:就在这关键节骨眼,疫情来了,过去几十年美国人独霸世界,缺钱就去薅全世界的羊毛,日子过得不要太爽,整整一代人根本就没经历过什么叫匮乏,更没养成存钱的习惯。
在疫情前几年,美联储就有个统计,说美国人均存款只有400美元。为了防控疫情,要封城,一封城人就失业,400美元哪里够花呢?美国岂不要大乱?
当时美国人没办法,只能启动核动力印钞机,来给大家发钱。
本来就是重症,这钱一发,就差不多成绝症了。
所以我们就看到,美国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。当然,这中间还藏着很搞笑的事:因为我们在,美国在贸易战中又吃了败仗,不敢露怯,所以它们掩耳盗铃,修改了通货膨胀率的统计指标。
有种说法是:按照美国现在的统计方法,它只要达到8%,就相当于1970年代的15%。
数据造假,只能掩盖一时。
但美国的通货膨胀是真实存在的,它的病也是真实存在的,发作起来所造成的影响,也是真实会发生的,靠数据造假是掩盖不了的。
到了今年,美国人实在撑不下去了,美联储开始收水了:美国当地时间21日,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75个基点,到3%至3.25%之间。
这是美联储今年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。
9月21的美联储加息,就是造成昨夜这场血洗的直接原因。
说到这里,有小伙伴可能要问了:既然如此,美国应该是受益者啊,它怎么也会遭到双杀呢?
它近段时间的处理,很可能走错方向了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
因为不管是加息还是缩表,想要解决的,是什么问题?
通货膨胀问题嘛!
一般情况下,解决这种问题,是要从货币上下手,也就是“通”这一块,但大家想过没有,如果是在“货”这块出了问题呢?
最近这几年,在“货”这一块,极可能已经出了问题。
问题的始作俑者,是特朗普。
我们知道:在特朗普上台之前,全球贸易讲的是产业分工;在特朗普上台之后,他搞了贸易战,对我们的科技行业卡脖子,芯片方面尤其明显。
这一搞,大家就慌了。
为啥呢?
因为按照联合国对全球工业产业划分,世界产业可以分为39个大类,19个中类,525个小类,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,连美国都不全。
对中国这种国家,美国都敢卡脖子,谁能保证下一个轮到的,不是自己呢?
这种冲击,虽然从表面上看,好像没今年2月俄罗斯和乌克兰打起来之后,欧美各国彻底撕下伪装,疯狂对俄罗斯搞制裁,把之前它们吹了很多年的一大堆“神圣原则”,都给捅破了。
像大家最熟悉的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”,今年2月时,欧洲人是怎么干的?法国人先出手,把在它海岸线附近的一艘俄罗斯轮船给劫了,之后德国、意大利、西班牙什么的,纷纷出手,劫了不少游艇,说它们是俄罗斯寡头的。
其实它们所称的俄罗斯寡头,有的甚至十多年前就放弃了俄罗斯国籍,入了其他国家的国籍,但这些国家哪里管这些?
照抢不误。
最狠的是美国人,它一看,不对劲啊,它周边海域没有俄罗斯的游艇啊,这种打劫的好事,怎么能让欧洲人全干去呢?
它一搜,发现在印度洋上,马尔代夫附近居然还有三艘俄罗斯人的游艇,于是赶紧大喊一声:谁都不许动!这些游艇是我的!
俄罗斯的国家外汇储备呢?
更是逃不掉,早就被这些国家纷纷给劫了。
它们这一劫,结果怎么样?简单来说就是:抢劫一时爽,事后悔断肠。
现在世界很多国家,在讨论经贸问题时,一大主题是什么?是讨论怎么不用美元或者欧元、英镑、日元之类的,而用本币结算。
就是因为欧美那段时间抢钱时,吃相太难看了。
连有那么多核武器的俄罗斯,都免不了被抢劫,那我们还是不要用美国和它小兄弟的货币来结算好了。
同样的道理,当年美国卡我们脖子,对我们搞毛衣战时,世界上很多国家会怎么想?
肯定是:既然连全世界工业体系最完整的中国,都免不了被美国卡脖子,那我们还是尽量能国产就国产吧,一定要防着一手。
所以特朗普对我们发动毛衣战后,世界上但凡有点实力的国家,都在偷偷地检查自己国家的工业产业链完备度。
比如说韩国,就检查过一遍。
只不过检查结果让它很绝望而已:整个韩国,对外界的依赖性实在太大,差不多有1700多种产品,能卡住它的脖子,简直处处漏洞,根本无力去补。
既然大家都存在这种心理,那除了躺平的国家外,几乎所有国家的态度肯定是:虽说不见得能完全替代,但要是能国产,还是尽量国产吧!
这就叫“逆全球化”。
本来全球化是各国优势互补,生产效率得到提高,逆全球化呢?就是生产效率下降,钱没少,甚至还在多印,但货少了。
这本来就会引发通货膨胀嘛!
结果没想到,这件事余波未了,接着疫情又来了。疫情这东西,对供应链破坏很大,供应链一破坏,那货肯定会减少嘛!
但吊诡的是:为了应对疫情,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,像美国、欧洲、日本什么的,解决疫情的办法,居然都是在印钱。
于是就是:货更少,钱更多。
说到这里,大家就明白了:现在的通货膨胀,是货币多发还是少发的问题吗?
它不是啊!
它是生产链遭到破坏的问题啊:贸易战、疫情,外加今年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战争影响。
本来应该真正要干的事,是抓紧打通全球生产链,让“货”充足起来。
但美联储所开的,居然还是老方一帖:加息缩表,还是从货币的角度下手,根本就是文不对题,开错了药方,抓错了药,还硬给病人灌了进去。
是药三分毒,尤其是开错方的药,说不定会毒死人。
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昨夜的那场血洗。
那么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该怎么办呢?
还是原来那种办法:只要我们坚持住,始终不让美国吸够血。之后,如果美联储不管三七二十一,猛烈地加息,把美国引爆,我们会不战而胜;如果它放任通货膨胀,资本失去耐心,纷纷跑路,我们也会不战而胜。
看这些生产价格指数明白了:
德国现在是54.8%;英国是20.5%;法国是27%……
整个欧元区是37.9%。
对比一下通货膨胀率,就明白了:德国8月份是8.9%;英国是9.9%;法国官方数字是5.8%。
一般制造业,现在利润率就只有几个点。
这两个数字之间,相差那么大,像德国的企业,从哪里去找30多个点去弥补这中间的差价?
所以这些国家的企业会怎么样?
肯定基本上会关门大吉嘛!
所以看了这些数字,我们就会明白:在欧洲、日本和韩国这些地方,当然尤其是全世界最早开始工业化的欧洲,正在被迫大规模“去工业化”。
等很多事情平定下来,它们的工业也没了。
没工业,就不需要用那么多的电、那么多的石油、那么多的天然气了。
过去这些年,欧洲一直在提倡,同时逼着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跟他们一起,搞减碳,搞环保;美国民主党,也挺喜欢搞减碳环保的。
按照现在欧美的这副架势来看,未来几年,欧美真的可能以刮骨疗毒、舍身饲鹰的大无畏精神,主动去工业化,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进行减碳,冲在全世界最前面。
对他们的这种做法,还能怎么说呢?
当然只能热烈鼓掌,外加伸出大拇指,对此表示强烈赞赏喽。
还是那两句话:
善战者,向来无赫赫之功。
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