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11-14 11:36:01
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:
中国证券报
·证监会:坚定不移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
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11月9日在2022年上交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致辞时表示,证监会将坚定不移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,为国际投资者提供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机遇。中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开放将更加便利国际投资者投资A股。
·券商业绩说明会密集召开投行业务表现亮眼
三季报披露结束后,多家A股上市券商陆续召开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。从互动交流内容看,券商投行业务成绩和未来布局、如何看待股价下跌等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。业内人士表示,当前券商估值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,随着市场情绪回暖,可关注板块估值修复行情。
·A股壳交易升温地方国资积极参与
“我们明显感受到,最近一两个月,A股壳交易比之前热了不少,托我们找上市公司资源的人也多了起来。”一位专营并购业务的投行高管日前告诉记者。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7-10月,筹划控制权变更的A股公司数量分别为4家、3家、5家和7家;11月以来,已有4家。“要买壳的以地方国资为主,要卖壳的也不少。咨询壳业务的国资较多。”一位资深市场人士表示,“壳价值长期是下跌的,目前还不够便宜。”
上海证券报
·布局时刻或已来临次新基金积极建仓
面对近期震荡反复的市场环境,多位基金经理选择捡拾优质筹码。记者梳理发现,多只次新基金产品净值出现较为明显的波动,基金经理或已进场加仓。谈及对后市的看法,基金经理表示,当前时点不妨更乐观些,已做好进一步加仓的准备。
·GDR面临兑回解禁考验转A股套利交易或现浮亏
今年以来,发行GDR(全球存托凭证)成为A股上市公司境外融资的热门选择。根据GDR可以在120天后兑回A股交易的规则,今年7月完成GDR发行的一批上市公司,将陆续面临兑回解禁考验。其中,明阳智能GDR兑回限制期于11月9日届满,这也意味着自11月10日起,明阳智能GDR可以正式转换为A股股票。此外,杉杉股份、格林美的GDR也将在11月底迎来兑回解禁。市场人士表示,当前GDR的套利空间正在逐步收窄,甚至存在套利交易浮亏的可能。
·筹备个人养老金代销业务券商优先考虑FOF产品
近期,券商的个人养老金系统验收测试结果陆续公布。据记者统计,招商证券、长江证券、中信证券、国泰君安、广发证券、中信建投、东方证券、国信证券、银河证券均已通过个人养老金系统验收测试。而在养老金业务产品代销的筛选上,FOF产品被诸多券商频频提及。广发证券相关负责人认为,基金公司发行的养老FOF产品将首先被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。
证券时报
·吸引境外优质公司来上交所发行CDR
11月9日,202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在沪开幕。上交所理事长邱勇现场致辞时表示,上交所将继续优化互联互通机制安排,吸引境外优质上市公司来上交所发行CDR,不断探索创新ETF互通机制。
·机构年度策略陆续出炉安全主线成共识
年末渐渐临近,各家券商陆续召开年度策略会,2023年投资策略观点也纷纷亮相。纵观近日出炉的券商2023年度策略报告,预期市场回暖的观点较为突出,机构普遍认为2023年的A股及港股投资可适当积极,安全主线、高端制造等领域被一致看好。大势研判上,券商分析师对明年A股市场一致看多,尤其是对于明年上半年的估值修复行情有一致预期,但对于短期行情的预判则相对克制。
·养鸡企业10月销售高增长多家公司发力预制菜产业
日前,鸡肉行业多家上市公司公布10月份销售情况。10月、11月是传统销售旺季,受益于肉鸡行情回升,多家公司销售收入实现高增长,尤其是种鸡企业10月收入增长均超一倍,近日公司股价也经历了一波上涨行情。为减轻鸡周期波动对业绩带来的影响,养鸡企业开始发力布局终端食品市场,并切入预制菜领域。
证券日报
·40只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36% 受捧新股新兴产业特征明显
四季度以来(10月1日起至11月9日),共有40只新股上市,上市首日平均涨幅近36%。其中,29只新股上市首日实现上涨(占比73%),8只破发(占比20%),3只持平(占比7%)。四季度以来,市场对于新股的态度发生了从冷到热的变化,新股破发率(新股破发数量与总数量的比值)一路走低,股价涨幅则持续走高。值得关注的是,四季度以来受市场追捧的新股呈现出显著的新兴产业特征。
·四季度以来公募发行呈三特征新基金发行明显遇冷
据记者梳理,四季度公募基金发行呈现三大特征:一是新基金发行明显遇冷,10月份公募基金合计募集资金608.24亿元,较9月份的1403.84亿元环比下滑56.67%,新成立基金数量也锐减50%;二是资金认购热情较低,导致新基金成立规模明显下滑,大多数新基金成立规模在10亿元以下,而百亿元量级新基金则已4个多月没有出现;三是债券类基金仍是基金公司布局新基金市场的主打产品,但中短债基金已在发行市场崭露头角。
·长安汽车董事长疾呼打击原材料囤货及炒作
面对产业链上下游利润错配问题,不少车企直呼“拒绝为上游厂商打工”后,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再次呼吁:建议国家层面打击原材料囤货和炒作行为。“针对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企的问题,产业界有必要进行‘反暴利’行动,建议监管层加强政策引导,优化上游原材料资源配置。”11月9日,朱华荣在2022年中国汽车论坛上的一席讲话,又一次将汽车产业链利润错配问题推至大众视野。
(文章来源:新华财经)
文章来源:新华财经